关注养生

当前位置:首页>理容养生>服饰>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指谁?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人生

2016-06-15 来源:未知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指谁

清代文学家亦是纳兰知己的顾贞观曾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性德,一个仅三十一岁便英年早逝的才子,却在这一生中拥有了一个 男人应该有又渴望有的全部,但凡提起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几乎无人不津津乐道,然而在纳兰性德眼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中的“初见”又究竟是指谁?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指谁

纳兰性德画像。

10年前的少女大都喜欢纯情派,而一个立于西风之下的才子更会让你有一种梦幻的纯净感,纳兰性德便是如此。

2006年,钟汉良在《康熙秘史》里扮演的纳兰性德,确实火了一把。尽管历史上真实的纳兰性德未必有钟汉良那般高挺的鼻梁和深邃的眼窝。然而,“媚俗”的你,或许在他念完那句“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之后,顿觉心动神摇,魂不守舍。

现实世界里,透过《饮水词》——“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你可以体会到,纳兰对于女性的想象是平等的“人”,他很少以女性自况,而是真切地在 思念一位女性知音,难怪,胡适先生会觉得他是贾宝玉的原型呢。功名佳人,浮生一梦,一切的“求而不得”却成就了他一颗剔透诗心。

1月19日是纳兰性德诞辰361周年,一个有些荒诞的现代版“家家争唱饮水词”热潮早已消退,但是冷寂之后,《纳兰词》仍然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值得一咏三叹。

纳兰性德本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在北京,满洲正黄旗人,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 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因其曾祖父的妹妹为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生母,因此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皇室有着亲戚关系。其父纳兰明珠更是康熙 年间居内阁十三年的朝野首辅之臣,这样的家族注定纳兰一出生便享受到富贵与安逸。出身贵胄加上天资聪颖,过目不忘,纳兰几乎“十项全能”,通晓史书、精于 骑射、擅长书法、丹青,其中最为出色也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作词,他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更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国学大师 王国维就曾经赞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他的表妹?有可能

曾有人提到过“初见”这一词的后面几句存在借用诸多典故,大有迎合词牌之意,着实可以忽略不看,而“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便是参透人间之情再好不过的解说。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难忘却的人间情,数来不过当初心头上的第一个人,纳兰也同样如此。纳兰性德的第一位心上人便是他的表妹,关于纳兰表妹的流言颇多,两人青梅竹马,但无奈其表妹十五岁选秀入宫,后晋升为惠嫔,四年后(康熙二十年)又被晋升为惠妃,为康熙育有两子。

史料上对这位惠妃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但从其生卒年份可看出,这位惠妃确实与纳兰年龄相仿,更有流言说纳兰曾为见其已入宫的表妹,打扮成喇嘛入宫一 次,可惜二人终是有缘无分。而“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词最有可能的也便是写给其表妹,但愿还能如第一次见你一样,两人之心都不曾改变,也就不会有今日的相 离与相弃。

妻子卢氏?有可能

而这“初见”的第二种可能就是写给其妻子卢氏的,卢氏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端庄温婉,贤良淑德,年方十八嫁给了当时二十岁的纳兰性德,也许因妻子性情如此,二人成婚后恩爱有加,可能因卢氏的出现与存在,纳兰在感情上也更加成熟。

但是三年后,也就是纳兰二十三岁左右卢氏难产而亡,自此之后纳兰之词多以悼亡词为主,也许是纳兰面对曾经如此爱他,陪伴他左右的妻子心中实有愧疚,也正如他词中所言“当时只道是寻常”,他所有浓烈相思的感情也只能寄之于词。

卢氏在“人生若只如初见”一词中确有不符之处,那就是她对纳兰性德的感情从未改变过,但单单看这最重要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又可以读出纳兰太 多的悔悟,太多的希望从头来过,也许在纳兰心中他愿把这个爱了他一生的的女人当做他的最爱,也是他最初的爱。她也让他懂得无论用怎样的时光也换不回已经逝 去的人,换不回已经逝去的爱,他终究是亏欠了她太多。

红颜沈宛?不大可能

纳兰虽出身于官宦世家,可他却与一般的贵族子弟大不相同,康熙年间八旗子弟奢靡之风便已开启,而纳兰却与之不相投,那时的纳兰更中意于结交一些布衣才子、文人骚客,也因此与顾贞观、朱彝尊等人交情甚好。

沈宛便是纳兰性德通过顾贞观结识的,而沈宛在当时也是江南小有名气的才女,因为才气相通,沈宛自然而然成为了纳兰的红颜知己。可惜他是在生命的末端 与沈宛结缘,相识一年后,纳兰便去世了。可以说这段感情如果算是爱情,这段爱也是短暂的,所以“初见”大概并不是描述沈宛这位红颜的。

除了这几位在纳兰生命中较为重要的女人,他也在妻子卢氏逝世后娶过妻子,但纳兰一生并不多情,更不滥情,他心中真情所属的女子清晰可见,《纳兰词》 读来总是哀伤,一种情难自持的哀伤,一种在纳兰身上不该存在的哀伤。也许在纳兰眼里,曾经身边的人太过重要,对人对事他总有说不出的纠缠与眷恋,这样的纠 缠与眷恋,这样的性格与态度,让他并不享受于富贵家族给他带来的身份与地位,而是更多地陷入自己悲伤的世界。

终无可证 但广为流传

也许纳兰终究是历史上细数来也较为幸运的那一个,他有着自己痴痴等待的爱人,有着陪伴左右无微不至的妻子,有着可以信赖相交的好友,直到临终前也能 得到他人梦寐以求的红颜。他远离了官场的明争暗斗,远离了世俗子弟的骄奢淫乱,更远离了父亲朋党之乱被废黜后的家破人亡。可能上天对他唯一残忍的便是没有 给予他更长久的生命,但若给了他,他辗转于遗憾与悲痛中的个性说不定又会让他久久失落不能自拔。

另一种说法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初见”究竟是谁,终是无史料考证,也只能通过断续的细线拉扯寻觅,也或许纳兰真的只是慨叹于唐明皇与杨玉环长生殿里的盟 誓,慨叹于谢朓闺怨抒怀的故人心,慨叹于班婕妤秋扇被弃的怨情有感而发,也或许在纳兰心中真的有一个表妹让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慨叹为何相爱又相离,亦或 许那只是他对结发妻子这一生未能珍惜但愿重新来过的遗憾。

无论怎样,“人生若只如初见”已经广为流传了,大抵也是为了表达初见与初心,用时也多是感伤与回味,能如此多的流连于众人心上的词,大概也只有这一份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指谁

纳兰性德(1655年顺治十一年—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原名成德,后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满洲正黄旗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清代文学家亦是纳兰知己的顾贞观曾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容若一个仅三十一岁便英年早逝的才子,却在这一生中拥有了一个男人应 该有,又渴望有的全部,但凡提起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几乎无人不津津乐道,然而在纳兰容若眼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中的“初见”又究竟是指谁?

纳兰容若诞于请顺治十一年,满洲正黄旗人,因其曾祖父的妹妹为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生母,因此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皇室有着亲戚关系。其父纳兰明 珠更是康熙年间居内阁十三年,权倾一时的朝野首辅之臣,这样的家族注定纳兰一出生便享受到的富贵与安逸。出身贵胄加上天资聪颖,过目不忘,纳兰几乎“十项 全能”,通晓史书、精于骑射、擅长书法、丹青,其中最为出色也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作词,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更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 词三大家”,国学大师王国维就曾经赞其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在纳兰词中最为经典为众人传唱的的一句莫过于“人 生若只如初见”,据史料所记载,纳兰容若确有几段为人所知道的感情,可这词中“初见”却是指谁?是他终生难忘的初恋,还是她温柔贤惠的妻子,亦或是聪颖貌 美的红颜?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指谁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曾有人提到过关于这一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后面几句的存在借用诸多典故大有迎合词牌之意,着实可以忽略不看,而“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便是参透 人间之情再好不过的解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难忘却的人间情,数来不过当初心头上的那第一个人,纳兰也同样如此。纳兰容若的第一位心上人便是他的表妹,关 于纳兰表妹的流言颇多,两人青梅竹马,但无奈其表妹十五岁选秀入宫,后晋升为惠嫔,四年后(康熙二十年)又被晋升为惠妃,为康熙育有两子。史料上对这位惠 妃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但从其约生卒年份可看出,这位惠妃确实与纳兰年龄相仿,相差无几,更有流言说纳兰曾为见其已入宫的表妹,打扮成喇嘛入宫一次,可惜 二人终是有缘无分。而“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词最有可能的也便是写给其表妹,但愿还能如第一次见你一样,两人之心都不曾改变,也就不会有今日的相离与相 弃。

而这“初见”的第二种可能就是写给其妻子卢氏的,卢氏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端庄温婉,贤良淑德,年方十八嫁给了当时二十岁的纳兰容若,也许因妻子 性情如此,二人成婚后恩爱有加,可能也因卢氏的出现与存在,纳兰在感情上也更加成熟。但是三年后,也就是纳兰二十三岁左右卢氏难产而亡,自此之后纳兰之词 多以悼亡词为主,也许是纳兰面对曾经如此爱他,陪伴他左右的妻子心中实有愧疚,也正如他词中所言“当时只道是寻常”,他所有浓烈相思的感情也只能寄之于 词,卢氏在“人生若只如初见”一词中确有不符之处,那就是她对纳兰容若的感情从未改变过,但单单看这最重要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又可以读出纳兰太多 的悔悟,太多的希望从头来过,也许在纳兰心中他愿把这个爱了他一生的的女人当做他的最爱,也是他最初的爱。她也让他懂得无论用怎样的时光也换不回已经逝去 的人,换不回已经逝去的爱,他终究是亏欠了她太多。

至于纳兰一生中所谓的红颜,莫过于其通过好友顾贞观所结识的沈宛。纳兰虽出身于官宦世家,可他却与一般的贵族子弟大不相同,康熙年间八旗子弟奢靡之 风便已开启,而纳兰却与之不相投,那时的纳兰更中意于结交一些布衣才子,文人骚客,也因此与顾贞观、朱彝尊等人交情甚好。沈宛便是纳兰容若通过顾贞观结识 的,而沈宛在当时也是江南小有名气的才女,著有《选梦词》等,可能因为才气相通,沈宛自然而然成为了纳兰的红颜知己。可惜他是在生命的末端与沈宛结缘,相 识一年后,纳兰便去世了。可以说这段感情如果算是爱情,这段爱也是短暂的,所以“初见”大概并不会描述的是沈宛这位红颜。

除了这几位在纳兰生命中较为重要的女人,他也在妻子卢氏逝世后娶过官氏,也有颜氏相伴左右,但可以说纳兰一生并不多情,更不滥情,他心中真情所属的 女子清晰可见,纳兰词读来总是哀伤,一种情难自持的哀伤,一种在纳兰身上不该存在的哀伤。也许在纳兰的眼里确实曾经身边的人太过重要,对人对事他总有说不 出的纠缠与眷恋,这样的纠缠与眷恋,这样的性格与态度,让他并不享受于富贵家族给他带来的身份与地位,而是更多地陷入自己悲伤的世界。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指谁

国学大师王国维就曾经赞其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也许纳兰终究是历史上细数来也较为幸运的那一个,他有着自己痴痴等待的爱人,有着陪伴左右无微不至的妻子,有着可以信赖相交的好友,直到走前也能得 到他人梦寐以求的红颜。他的幸运远离了官场的明争暗斗,远离了世俗子弟的骄奢淫乱,更远离了父亲朋党之乱被废黜后的家破人亡。可能上天对他唯一残忍的便是 没有给予他更长久的生命,但若给了他,他辗转于遗憾与悲痛中的个性说不定又会让他久久失落不能自拔。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初见”究竟是谁,终是无史料考证,也只能通过断续的细线拉扯寻觅,也或许纳兰真的只是慨叹于唐明皇与杨玉环长生殿里的盟誓, 慨叹于谢朓闺怨抒怀的故人心,慨叹于班婕妤秋扇被弃的怨情有感而发,也或许在纳兰心中真的有一个表妹让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慨叹为何相爱又相离,亦或许那 只是他对结发妻子这一生未能珍惜但愿重新来过的遗憾。

无论怎样,“人生若只如初见”已经广为流传了,大抵也是为了表达初见与初心,用时也多是感伤与回味,这样能流连于如此多的人心上的词大概也只有这独一份了。

 

 

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人生

很多人都知道后海北沿的醇亲王府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出生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王府最早的主人,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明珠的长子,清代最著名的词人 纳兰性德就出生在这个大宅里。因为历史变迁,这里已难寻纳兰性德的生活痕迹。实际上,要想更好地了解这位词人的生平与经历,位于海淀区北部上庄区的纳兰性 德史迹陈列馆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最初是明珠和家人的一处乡下郊园,也是纳兰家族的墓地所在,这里有不少纳兰家族的遗存,也能了解更多关于纳兰性德的故 事。

因避讳改“成德”为“性德”

顺治十一年腊月(公元1655年1月),纳兰性德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原名成德,字容若。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曾先后担任内务府总管(皇帝的大管 家)、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康熙朝的几件安国大事:灭三藩、收台湾、东定俄罗斯、西平准噶尔、治理黄淮,明珠都参与策定并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母觉罗 氏是皇族,乃是多尔衮兄长阿济格(北京著名的地标“八王坟”,便是因阿济格墓而得名)的女儿。

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人生

纳兰性德生活的时期正是其父在朝内如日中天的阶段。明珠家的府邸在什刹海北侧,即今醇亲王府处(1949年后醇亲王府归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单位使用, 花园则成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的住所,现作为故居对游人开放)。这处府邸从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全图中我们能够隐约看到其规模。当时周边还有不少四合院及空地。 后来明珠家族衰败,这座府邸先是被和珅据为己有,和珅倒台后被嘉庆皇帝赐给了自己的皇兄成亲王永瑆。永瑆去世后他的后人在这座府邸中又居住了几十年。到了 光绪年间,这座王府又转手赐给了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因此时至今日,这里都被称作“醇亲王府”。醇亲王家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而出自醇亲王谱系的 末代皇帝溥仪,也即降生在这座府邸之内。

明珠为他起名为纳兰成德,取“君子以成德为行”之意,即君子以成熟的德行为表率。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立最为钟爱的皇二子为太子,皇 太子乳名保成,和容若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成”字。于是,为避保成名讳,纳兰成德将自己的名字改作纳兰性德,第二年,保成改名胤礽,纳兰性德也把名字改回 来,还是叫纳兰成德。算来,纳兰性德这个名字只是用了一年的时间。不过后来,不管历史上,还是家族族谱上,记载的都是纳兰性德这个名字,而“成德”这两个 字就逐渐地被人遗忘了。

纳兰性德天资聪敏,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 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 赏识。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性德邀约好友赋诗唱和。第二日,性德患寒疾,七日后病故。纳兰性德后葬于海淀区上庄乡上庄村北的纳兰家族墓地中。

家族墓地附近建有明府花园

除了在什刹海的府邸,纳兰家族在北京海淀区上庄乡皂甲屯附近也有一片比较集中的居所。当年,纳兰性德的祖上因为征战有功,在京师西北皂甲屯一带有圈 地,这里一直是明珠的乡下郊园,后来,明珠在皂甲屯修建祖坟。修完祖坟后,明珠在南面隔河重建了新的庄园以及祠堂等建筑,当地人称明府花园。

纳兰家族墓则位于宅园北侧,分为南北两处墓地,分别称为南寿地和北寿地。这里共埋葬了纳兰家族五代21人,并且在园寝区域内建有享殿、石供案、碑亭 等建筑,规模极其宏大,在当地被称为“小十三陵”。在明府花园附近,还住有不少守墓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纳兰家族墓地最后一位安寝的揆叙夫人 耿氏,向康熙帝奏陈:“更臣妾有使女十人,太监杨植伏侍日久,听伊等从父母自去或与臣妾守坟墓。又前年曾挑家人三十二房,二十房已往皂甲屯守臣夫坟墓,其 胡然、王联奎、安畲、彭寿、三小子、长岱十二房亦与臣妾守墓。”从这篇文字可知,仅揆叙及其夫人去世后,看坟守墓之人就有将近40余户。

后来这里发展为村落,便被改名为“立新庄”。随着这座“新村”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和西侧的一个名为“尚庄”的村落合并为一体,所以“立新庄”也便利用了“尚庄”的发音而改名为“上庄”了。

可惜的是,纳兰家族的墓葬基本都被平毁,现存与纳兰家族有关联的就是他们的“家庙”——位于上庄乡永泰庄的东岳庙。据永泰庄东岳庙《重修东岳行宫碑 记》记载,明珠每年都要到祖坟扫墓祭祖,见附近三座古刹年久失修,就有了修复之心。但因繁忙,一直未能如愿。临终之前,嘱咐总管安尚仁,一定要完成修庙夙 愿。安尚仁于十年后大兴土木,用了三年时间,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将东岳庙、龙母庙、真武庙修葺一新。为了让后人记住纳兰家族修庙的功德,安尚 仁将东岳庙的西转角殿设为纳兰家族祠堂,在龙母庙和真武庙供奉明珠牌位。

但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东岳庙的保存状况令人担忧。庙宇最南端的建筑为三座门式的山门。其中西门已经无存。中门立柱上六攒重昂单翅斗拱建筑样式十分独 特,值得一观。山门内东西原有钟鼓楼,但如今鼓楼已毁,唯余钟楼。钟鼓楼北侧是瞻岱之门,它是供奉东岳大帝的正殿,大殿两侧原为东西配殿,供奉十殿阎君塑 像。如今东西配殿只余台基,其上的建筑系后世增建。正殿之后为后殿,两侧各有转角殿五间。其中西侧转角殿为供奉纳兰家族先人影像和牌位的地方,但由于岁月 的变迁,这里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有的风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淀上庄地区发现了众多纳兰家族的遗迹,其中最重要的有纳兰性德的墓志(现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字迹磨蚀损毁严重,但墓志篆 盖相对保存完好,另外还发现了纳兰性德手简真迹。后来,历史学家根据这些遗存,建立了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陈列了关于纳兰性德的生平与创作大量的历史文 献、图片、实物,这里也成为研究纳兰性德的基地。

诗词多怀念妻子

内容哀婉动人

纳兰性德诗词中总是带有伤心之意,其更多的是描写其自身的经历,尤其是描写自己和妻子的爱情故事。

关于纳兰性德的妻妾,可考的有三位,原配夫人卢氏——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成婚三年后亡故。续弦官氏,一等公颇尔喷之女。侧室颜氏,为容若长子富格 生母。研究这常提及的江南才女沈宛,据传为容若去世前一年所纳,但是在纳兰家谱和文本资料中却都没有提及。在四位女子中,卢氏对他影响最大。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为妻,赐淑人。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婚后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这位如 花美眷,只给了他三年的诗意生活,就因产后受寒而香消玉殒。纳兰性德为此痛苦万分,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在他以后诗词中不断抒发哀婉凄楚 的不尽相思之情,不断流露出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怀念卢氏的词在纳兰的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是他的词中最为生动感人的佳作。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话与李商隐《锦瑟》中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醉酒而春睡不起,赌书笑对喷茶,当初看似平凡普通,满不在乎的小事,在如今看来都是一根根针,扎在心头。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雨点打在窗外芭蕉叶上,淅淅沥沥,滴透尘封已久的记忆。

他在《天仙子·渌水亭秋夜》中这样写道:“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在《浣溪沙》中抒发:“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 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离愁别恨,跃然纸上。而一首《青衫湿遍·悼亡》更是道尽纳兰性德的思念之苦,同时也将他带入往日情景,不能自拔: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拼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二十二日,性德邀约好友饮宴渌水亭,以夜合花为题,赋诗唱和。“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夜合花开并蒂,并没有给容若带来什么好运。写下《夜合花》的七日之后,纳兰容若因病逝于家中。《夜合花》是纳兰性德留下的最后一首词。

性德去世后,很多人为之痛悼,“闻其丧者,识与不识皆哀而出涕也”。王国维称赞他:“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相关内容资料: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的传奇人生,纳兰性德的爱情

热门人气

养生标签

 
 
 

时令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