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养生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养生>社会>

微博热点三分之一是谣言谁说的?有何依据?

2013-06-27 来源:未知

“1/3有谣言”与“1/3是谣言”,意思相同吗?近日,一家报纸的头版标题因表述不准确引发热议,给出了一道现实版的语义辨析题。

  “微博热点1/3是谣言”——乍一看,挺吸引人。阅读具体内容,方才知晓,报道依据的中国社科院25日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中,以去年1月至今年1月的100个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为研究对象,指出“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1/3”。禽流感事件中出现谣言,自然不能说禽流感事件“是”谣言,该媒体对社科院报告的解读无疑出现了偏差。

  报道的是有关谣言的研究,信息却出现失真,这既让人感到遗憾,也不能不令人警思。虽然技术性的失误在所难免,但一个小小的例子,显示出在大众传播时代话语权所具有的特殊影响力,更提醒我们应该慎用、善用这样的话语权。

  近年来,在传播格局中,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眼球”、“点击”成为争夺对象。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求新求快是大势所趋,求奇求特也难免出现,甚至为了哗众取宠,不惜以偏概全、以假乱真。断章取义的假新闻、耸人听闻的标题党,莫不产生于这样的土壤。


 然而,传媒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其报道能使个人或事件获得关注,具有地位赋予功能。因此,即便是在一个简单的表述中,也应该更多地问一问:是否理解有误?会否出现歧义?每一次新闻失实都不容小觑,因为它是以公众的信任为代价的,消解的是公信力,而这恰是媒体生存的根基。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曾说,“偶然的事实,创造性的想象,情不自禁地信以为真,这三种因素便会产生一种虚假的现实,导致人们作出激烈的本能反应”。不难发现,此次社科院蓝皮书被误读事件,舆论关注的焦点是微博,辟谣的主战场也在微博。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我们每天既忙于“解码”,也可随时随地进行“编码”。面对纷繁复杂的传播流、置身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专业化的新闻生产机构尚难以避免坠入信息失真的陷阱,作为个体,就更不能不谨小慎微。在这个意义上,小小指尖上每一次转发或评论,都意味着沉甸甸的“话语责任”。

  俗话说,“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无论有意还是无心,谣言生产的成本要远低于谣言澄清的成本。失真最怕认真,信息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自觉做真相的防火墙,让信息时代更成为信任时代。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27日 05 版)

相关内容资料:

  撞死上海交警肇事者孙浩杰微博@猫先生孙凯特 孙浩杰照片地址背景

  孟非怒斥民航局长 微博要求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辞职,这是要死磕

  广州姑娘伍凤晶登山坠崖身亡 伍凤晶资料照片 伍凤晶微博@JinGJin

  微博比胸大赛第二集

  韩寒微博:地震思考录(全文) 地震72小时内为最佳救援时间

养生标签

 
 
 

时令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