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明星>

欧洲宇航员来华 对中国同行赞不绝口
导读
 

欧洲宇航员来华 对中国同行赞不绝口

  德媒称,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将于近期赴华参加为期10天的训练。

  欧洲宇航员来华 对中国同行赞不绝口:据报道,由于美国的反对,中国无法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不过,中国也在太空建立了自己的前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经被送入太空。按照欧洲航天局的想法,欧洲人有朝一日也可能飞往中国的空间站。

  报道称,现在要通过联合训练深化这一合作。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和马蒂亚斯·毛雷尔将于8月赴华参加为期10天的训练。他们将在山东烟台与中国航天员共同完成求生训练。这是中国首次举办此类训练。

  毛雷尔说:“此次求生训练是朝欧中未来在航天领域合作迈出的又一步。”和克里斯托福雷蒂一样,他也会说汉语。不仅如此,毛雷尔也认识他的中国同行——因为叶光富和陈冬曾在位于科隆的欧洲宇航员中心参加过训练。

  报道称,欧洲人和中国人已经共同进行过失重飞机训练。叶光富还完成了欧洲航天局的“洞穴训练”。来自不同国家的小组成员在意大利撒丁岛的喀斯特地貌洞穴内参加训练。

  毛雷尔对中国航天员赞不绝口:“我认为他们非常优秀,是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合作伙伴。我真的很期待能与中国同行一起前往空间站。”

欧洲宇航员来华 对中国同行赞不绝口

  资料图片: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官方:中国将进入空间站时代 航天员正紧张备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28日表示,中国航天员正在紧张的备战进入空间站时代,“技术技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将来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可能大量的工作要在外空间进行,是非常大的挑战,要模拟训练。

  国新办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成功以后,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了空间站时代,备战空间站中国的航天员正在做着哪些准备?未来空间站上将会搭载哪些实验载荷?未来会做哪些空间实验?

  对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作出解答。他介绍,马上就进入空间站时代了,航天员是我们载人航天的核心,他们同样正在紧张的备战,准备迈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时代对航天员的要求更高了。

  第一,时间长,现在最长的中期算是一个月将来是三个月、六个月甚至更长,要解决他们在上面生活、工作、健康这一系列的研究,还有他们的训练、实验都要跟上,因此他们现在正在紧张的备战进入空间站时代。

  第二,他们的“技术技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航天员上天做的实验大部分都是在舱内,舱外活动也是出舱时舱外服的验证。将来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可能大量的工作要在外空间进行,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因为外空间的试验工作,在地面就很难创造这种条件,即使是真空的,又要失重,在地面几乎是很难创造的,要创造这个条件,代价太大,怎么办?

  就要模拟,模拟的话就要有差距,这些差距将来上天以后会怎么样,一个是训练,第二个就是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第三,我们对航天员保持一定的队伍规模。现在航天员招收了两批,到了一定的年龄可能还要退出现役,我们现在还要不断地选拔、培养新的航天员,使他们具备这种能力,为空间站建造、运营服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回答了空间站空间科学和应用规划情况。

  他称,在空间站上,我们将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和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空间地球科学和应用、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这8个研究方向,30多个研究主题,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

  目前,正在加紧研制多学科实验平台和公共支持实验平台,我们期望在空间科学前沿探索方向上能够进入到世界的先进行列,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成果,使我国空间科学取得跨越发展。

  赵光恒表示,在空间应用领域要创新发展、突破和掌握一大批战略性的空间新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引领我国未来空间应用技术的发展,也面向国家迫切需求的重大应用问题,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取得重大的应用效率。

  王兆耀补充说,我们载人航天工程,从神舟二号飞船开始,应用项目的总体重量到现在为止,应用载荷实验装置也就是1吨多的重量。

  而空间站建成了三舱载荷能力,首批首次就有10吨多,以后还在实验运行中不断的更换、更迭,因此空间实验和空间科学的载荷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具体有哪些项目,将来太多了,因为我们有着非常丰富的空间实验资源。

  航天员使用的科技产品?假的! 上半年保健品消费投诉月均84件

  10日从市工商局获悉,今年1至6月,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接到的有关保健品消费类的投诉有504件,平均每月84件,投诉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对这些投诉,工商部门均进行了维权处理,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7万元。

  2月28日,市民董先生反映:家里老人在位于青山区江南春城15栋1-2层11号的福寿大街食品超市,购买了总价值1.5万元的保健品。

  “商家以航天员使用的航空科技产品为噱头,虚假宣传诱导老人进店消费。”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接此投诉后,青山区红卫路工商所介入调解,商家最终退款1.3万元。

  市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10日介绍,目前保健品消费存在“五大”陷阱——

  “免费”陷阱——打着“回馈社会、关爱健康”旗号,到居民社区、广场等地,冒充医生组织免费体检、免费试用等活动,骗取消费者填写体检表、个人信息、手机号码等。

  然后“医生”会以“一对一”的回访方式告诉消费者体检结果,以消费者需要治疗为由,采取先试用后购买的方式进行“忽悠”,诱导消费者购买其推销的保健品;

  “温情”促销——采用登门拜访、电话问候等方式“联络感情”,借机推销质次价高的保健品;

  “小利”引诱——以小赠品、小礼品为诱饵,吸引市民参加健康讲座、产品推介会等活动,通常采用“轰炸式”洗脑宣传,雇佣“托儿”现场展现“服用功效”,“忽悠”市民特别是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疗效”欺骗——通过广告外包装、宣传册、网站等进行宣传,或明示或暗示其产品有“疗效”等;

  “藏头遮面”——通过“400”开头的电话或健康咨询热线等方式销售,以送货上门、货到付款、临时租用会场等方式,隐藏真实企业或个体经营信息,逃避行政监管和法律责任,导致市民难以维权。

  保健品不是药品

  没有治疗功效

  提醒>>>

  10日,市工商局专门发布了消费提示,提醒市民注意提防保健品销售骗局——

  不要轻信商家宣传“忽悠”。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功效。《广告法》明令禁令保健食品广告中含有表示功效、涉及疾病治疗等内容。保健品只能在医生、营养师的专业指导下,适当作为辅食服用,不可替代药品。

  不图小便宜应理性消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随便参加一些保健品销售单位组织的免费参观、旅游、赠送礼品等活动,不要被推销者的“亲情牌”、“优惠牌”、“福利牌”、“限购牌”等所迷惑,切勿冲动消费,避免一次性购买大量保健品。

  不轻易泄露家庭和个人信息。注重家庭和个人信息保护,拒绝向注册信息不明、无经营资质的销售者提供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收入情况等家庭和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生活困扰。

  保存好消费凭证,及时维权。无论是选择实体店消费还是互联网、电视、电话等方式消费,均要养成留存消费记录、索要消费凭证的良好习惯,网络交易的还需注意留存聊天记录等消费证据。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维权。

  第三批航天员选拔今年启动 多需要研究生以上学历

  “可以肯定地说,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今年将启动。前期调研、实验都已完成。”5月16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介绍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这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收官之战,正式宣告中国航天迈入“空间站时代”。

  新时代来临,需要新时代的航天员。

  空间站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航天员

  新时代的航天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杨利伟分析,在空间站中,科学实验大大增多,需要航天员有更多的知识储备,“过去我们第一批航天员都是本科生,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而现在会更多从工程角度考虑,增加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从地方、社会上选拔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大都需要研究生以上学历。”

  新型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标准也进行了调整,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也许不如第一二代航天员那么严格,但需要有更稳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长期在狭小空间高负荷工作的忍耐力,对慢性病的检查也更加严格。

  从身体上看,航天员像飞行员一样,不仅要健康而且要完美,“骨折过的就不选了,阑尾炎手术能容忍,但胸部做过任何手术不行。如果近视了就很难选上,因为进入太空载荷大,很容易视网膜脱落。”杨利伟说。

  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事业启动伊始就确立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送入近地轨道,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前两步已圆满完成,我们开始实施第三步了。”杨利伟说,航天员队伍的建设规模主要取决于执行飞行任务的密度、培养训练周期,以及飞行任务对乘组的基本要求等因素。初步计划,每间隔4年左右,选拔一批航天员。

  他介绍,2019年发射长征5号B火箭,试验成功后,就可以在那年年底用它将核心舱发射上去。紧接着还要发射神舟12号、神舟13号载人飞船。届时,航天员在太空驻留的时间会更长,航天员飞行的机会也更多。

  神舟12号征天任务会派谁去?杨利伟透露,还将由第一代、第二代航天员新老搭配完成。

  2022年,我国计划将空间站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发射上天,届时将实现航天员长期在空间站驻留,并进行各项科学实验。其间将有多次载人飞行和货物运输,航天员要出舱工作。

  “新一批航天员会选拔10到12名,其中女性为两名左右。从国际惯例上来说,各国女航天员的比例都比较小,而且未来空间站的工作科研任务负荷大,有长时间出舱任务,重体力活动多,不一定适合女性。”他说。

  航天员“自带光环”,但责任比荣耀更重

  杨利伟从2003年太空成功返回以来,中国航天员们走到哪里都受到热烈欢迎。在美国唐人街,老华侨不收他们的饭钱;在香港,中国航天员被誉为“最没有争议”的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市民和孩子的追捧。

  航天员“自带光环”,几乎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但杨利伟反复强调,航天员的责任比荣誉光环重多了,必须对这个职业有理解,才能进入这支队伍。

  去年,“绿航星际——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在深圳进行,4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这些心理素质很好的年轻人在一段时间后心理出现波动。杨利伟给他们写信,也打电话进行心理支持。

  他说,这很正常,在半年里,大家不能与家人团聚,被限制活动,还要进行高负荷的工作,困惑是正常反应。

  航天员在头低位的平躺60天训练也是这样,到20多天时会很烦躁。“航天员是一项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必须深刻理解这个工作性质,有了奉献精神,才能挺过来。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他说。

  航天员甚至会经常面对死亡。

  杨利伟回忆了他第一次“进军”太空的时候,2003年是太空灾难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当年8月23日巴西阿尔坎塔拉航天基地一枚运载火箭在接受最后检测时突然发生爆炸,20多人遇难。此前,神舟2号返回时,降落伞没有打开,返回舱硬着陆,如果人在里面必死无疑。

  面对重重死亡阴影,中国的航天员队伍没有人退缩。“经验教训要吸取,但我们仍然要飞天”,杨利伟笑着说,当时是14个人竞争1个席位,不像现在机会那么多,竞争还特别白热化。

  在杨利伟看来,载人航天的队伍构建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当我把名字写在国旗上的时候,我就理解了:中国航天员,是荣誉更是使命,是责任。冒生死风险,对我和我的祖国都意义重大”。

  无论是哪一代人,无论是什么特点的人,只要进入航天员队伍,在这个氛围中浸润,都会有这个觉悟。

  记者问:“如果是普通正常人坐着你当时的神舟5号能活着回来吗?”

  杨利伟略一思考,“活着,是没问题的。”

  他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经受了两次大的考验。一次是长达26秒的共振,全身使不上力,内脏很难受。另一次是返回时冲回稠密大气之后,降落伞破了一些,返回舱急速落地后一下弹起,再摔下去。杨利伟整个人向右肩方向撞去,头部猛甩过去。麦克一下把他的嘴捅破。

  记者看到他嘴唇下方的白色伤疤,虽时隔14年,仍清晰可见,“普通人可能会骨折。”他说。

  “登月我们有信心”

  “探索宇宙奥秘是人的天性,对我们航天员来说,更迫切!总想飞得更远一些,在太空驻留的时间更长一点。”杨利伟指出,嫦娥计划推进顺利,今年将完成“绕落回”的返回,离中国航天员登上月球又更进一步。他预计,中国航天员会在2030年前后登月。

  “登月我们有信心!”杨利伟说。

  他清晰地记得,一次国际会议中一名日本航天员调侃:“你们中国人奔月的美丽传说倒是挺多的。”杨利伟回答:“我们中国人不仅要登月,而且要走得更远。”

  这几年,他们一直在组织相关专家研究论证,谋划中国载人航天的后续发展。杨利伟大致描绘了中国载人航天未来50到100年的奋斗计划——逐步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进而走向深空,支撑国家发展利益向地月空间拓展。

  具体步骤是在建造好、运营好、管理好、应用好空间站的同时,开展载人月球探测核心技术攻关,验证关键技术,同时瞄准未来50年乃至更长远的时间区间,谋划建立地月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建设形成我国主导的地月空间安全圈、经济圈、科技圈,在人类探索浩瀚宇宙中作出中国人更大的贡献。

  中国人第一次进入太空,生存环境相当艰苦。杨利伟记得,环游地球21个多小时只有冷的、像小月饼之类的即食食品,让他没什么胃口。

  他开玩笑说:“现在的航天员住上了套间”,景海鹏、陈冬在太空冲泡了航天小微茶,有100多种食品供他们选择,山西人可以带上醋,四川人能带上辣酱。很多外国宇航员都说,中国航天员真有口福。

  “相信以后我们的飞行会越来越安全、舒适,我们会去火星甚至更远!”杨利伟说。

  备战中国空间站,航天员正在做哪些准备?

  今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马上就进入空间站时代,航天员是载人航天的核心,正在紧张地备战。

  王兆耀说,准备迈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时代对航天员的要求更高了。

  首先是时间长。现在最长的中期算是一个月将来是三个月、六个月甚至更长,要解决航天员在上面生活、工作、健康这一系列的研究,还有航天员的训练、实验都要跟上,因此航天员现在正在紧张的备战进入空间站时代。

  第二,航天员的“技术技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航天员上天做的实验大部分都是在舱内,舱外活动也是出舱时舱外服的验证。将来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可能大量的工作要在外空间进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因为外空间的试验工作,在地面就很难创造这种条件,即使是真空的,又要失重,在地面几乎是很难创造的,要创造这个条件,代价太大,怎么办?

  就要模拟,模拟的话就要有差距,这些差距将来上天以后会怎么样,一个是训练,第二个就是要进行认真研究。

  第三,航天员要保持一定的队伍规模。现在航天员招收了两批,到了一定的年龄可能还要退出现役,还要不断地选拔、培养新的航天员,使他们具备这种能力,为空间站建造、运营服务。

  官方:中国空间站建成以后将安排航天员长期驻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今日指出,根据我们的规划,中国空间站在建造阶段,就是从建造阶段的时候根据需要安排航天员驻留,等建成以后,要长期驻留。

  国务院新闻办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昨天中国表明了科技水平已经有很高的程度,这样情况下,中国愿不愿意和俄罗斯开展合作?第二个问题,空间站运行以后,你们希望航天员是长期驻留,还是一段时间驻留?

  王兆耀指出,从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我们和俄罗斯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成立了中俄载人航天合作联合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的工作架构下,两个国家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

  前期我们的载人飞船研发、舱外服研发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发,俄罗斯都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我在不同的场合也对此表示感谢。

  载人航天应该是一个国际合作很好的项目平台,我们国家历来遵循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开放透明的原则基础上,和世界各国开展载人航天的合作,我们还是很愿意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各个国家继续开展这方面的合作。

  王兆耀还表示,关于空间站是否长期住人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规划,在建造阶段,就是从建造阶段的时候根据需要安排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等建成以后,要长期驻留。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建成了一个难得的空间平台,航天员不驻留太可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