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每分1人猝死|每分钟约1人心脏性猝死
2016-07-02 来源:未知
随着工作压力增大等各种各样的因素,最近我们听到了许许多多猝死的消息,在为死者惋惜的同时,我们也不禁警惕,为什么猝死的情况发生的如此之频繁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会导致猝死的10大恶习。顺便学学如何养生,预防猝死哦!易猝死十大恶习
第一位:在闹市骑车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开车、 骑车或步行上班,只要经过车辆密集的路段,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危险,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其中骑车上班者危险最大,因为这些人吸入的尾气最多、“受污染” 最严重,他们同时还要耗费一定体力踩踏自行车,容易引发供血不足。这两方面都是诱发心脏病发作的重要原因。专家分析,拥堵的交通很容易让人紧张、焦虑,引 发血压升高。
因此,不建议心血管高危人群在交通拥挤的高峰期骑车上下班。虽然骑车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但穿行在污染严重的马路上,弊大于利。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人,最好能避开交通高峰出行。
第二位:用力解大便
解干大便、搬桶装水这些突发动作,让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瞬间内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此外,血压不稳时,血管斑块的活动性就会增加,容易脱落。
老年人、习惯久坐者、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心脏病史的人,都应该避免突然发力。如果必须进行,要提前做热身运动。平时多吃蔬菜,避免大便干结,必要时用点开塞露等辅助药物。
第三位:大量喝酒或咖啡
国内外很多研究证实,适量的酒精和咖啡能产生抗氧化物质,保护心脏。但过量饮用弊大于利。因为酒精和咖啡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如果是长期酗酒的人,会破坏心肌,久而久之导致心脏衰竭。
因此不论是喝咖啡还是饮 酒,都要有节有度。正常成年男性每天喝啤酒不宜超过750毫升,换算成葡萄酒、低度白酒、高度白酒分别为250毫升、 75毫升和5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啤酒不宜超过450毫升,换算成葡萄酒、低度白酒分别为150毫升、50毫升。心脏不好的人尽量少饮酒和咖啡,以不引 起心脏不舒服为宜。此外,酗酒者如果能戒掉酒瘾,其心脏功能通常有显著改善。
第四位:心情抑郁
坏情绪是心脏大敌,而抑郁首当其冲。因为抑郁通常和焦虑相伴,晚上的睡眠质量会很差,而心脏得不到休息,使得血压、心率都会升高,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好。建议有了困难多和家人朋友沟通,避免发怒、大悲大喜,控制好情绪。
第五位:暴饮暴食
人在过量进餐后,胃肠道需 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而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大大减少,对于血管本来就有供血不足的人,一顿饱餐很容易就诱发了心梗、脑梗。因此,不要轻易放纵自己的食 欲,因为一顿饱餐就可能会夺走一条生命。长期饱食的人容易肥胖,如果运动不够,脂肪会越积越多,血管里容易形成脂质斑块,如果发生在心脑血管上,就会引起 冠心病、脑中风。养成好的进餐习惯非常重要,平时吃饭最好吃七八成饱或是少食多餐,并且营养要均衡。
第六位:性生活纵欲过度
适度、愉悦的性生活会让人心情舒畅,但放纵的性欲会让心脏衰竭。过度兴奋时,心脏血管会突然痉挛,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心脏病。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而言,在急性期、急性恢复期之后也可以有性生活,但要避免过度兴奋。有冠心病的人最好不用伟哥。
第七位:吸食毒品
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
除了上述七条,还有些坏习惯也会潜移默化损害我们的心脏,它们包括:
第八位:吸烟或被动吸烟
虽然很少有人因为抽一根烟 突然心脏猝死,但吸烟对于心脏的损害是长期且顽固的。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从现在就开始戒烟吧,8小时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就会减少 到正常水平;24小时内,心脏病发作几率减少;戒烟1年后,患心脏疾病(例如心肌梗死)的风险将会减少一半;戒烟15年后,各种风险和不抽烟的人一样。
第九位:吃得太咸、太甜
吃盐多不仅可以升高血压,同时还能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控制饮食,减肥还是有必要的!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饮食中含大量甜饮料或爱吃甜食的孩子,成年后心脏病危险会大大增加。
第十位:久坐不动
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和 办公室“久坐族”,在享受“坐”得舒坦的同时,还要防止“坐”以待病、甚至“坐”以待毙。因为久坐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影响脂肪代谢,减弱酶的活 性,使得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猝死的原因
1.心肌梗死
男科医院专家称急性心肌梗可以迅速出现休克、昏迷,以致猝死。
2.脑出血
高血压病患者易患脑出血,出血积存在颅内,无法排出,压迫脑组织而致猝死。
3.肺栓塞
瘀血形成血栓,栓塞在肺动脉而猝死。
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酗酒是发病原因。造成胰脏出血坏死,外溢,发生自体消化所致。
5.哮喘
哮喘病人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袭下,突发呼吸道强力收缩,进而不幸丧命。
6.过敏
青霉素、普鲁卡因易引起药物过敏。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死亡。
7.猝死症候群
此病多见于年轻人(17~40岁),死前各项检查均正常。原因可能与钠离子通道代谢异常有关。
8.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
临床表现为在呼吸道感染康复过程中,突然发生病情恶化,病人多死于中毒性休克。
9.毒品、某些药品过量
也易造成猝死。
10.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
前者最常见,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少见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低血钾、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药物、电解质紊乱等所致长Q-T综合征等。
你离猝死还有多远呢?
猝死,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 的一个问题,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大家听到过不少明星突然辞世的消息,马季、谢晋、高秀敏、侯耀文、古月、陈逸飞……,他们 都是因为心脏疾患导致了猝死,这些悲剧的发生,不仅给家人和公众带来了措手不及的伤痛,同时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基因检测不治已病治未病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5万,平均每天有上千人因为各种原因猝死。
8月27日,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陶伟在济南一家酒店意外死亡,事后警方判定陶伟系猝死。近几年来,多位明星以及体育运动员发生猝死事件,一时间,猝死这个话题,再度引发人们的热议。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 有55万人猝死,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死于猝死的人数在1000人以上,而在这其中,中青年猝死比例不断攀升。猝死,一个听起来颇具恐惧的词,离我们究竟有多 远?多少青壮年正值风华正茂,突然生命终止。猝死难道真的是“猝不及防”吗?一旦发生猝死事件,如何在第一时间展开自救?你得学会一些养生方法!
—你有无猝死的“潜质”?
1小时之内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称为“猝死”。
医学上,猝死被称为“青壮年急死综合征”;临床上,猝死主要是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一般患者会出现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意识丧失、伴有抽搐,最后会出现昏迷和瞳孔放大等体征。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继而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
相关内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