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主要养什么 秋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2017-02-17 来源:网络
秋季养生主要养什么?《内经》对秋季的特点是这样描述的:“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养生的9个禁忌
1、无病进补
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慕名进补
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意的是,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状。
3、不分虚实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中医讲“虚不受补”,在身体很虚的情况下直接大补特补身体会吃不消,要一步步的慢慢补充。
4、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5、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6、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7、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8、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9、贵贱之分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治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红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秋季养生要点你知多少
1、健康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2、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预防秋燥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酸角、西番莲、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5、预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6、早起早睡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7、加强锻炼
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8、慎食瓜果
秋季养生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9、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10、注意养阴
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
秋季是万物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自然界的各种动物都在忙着储存食物和能量,为即将到来的严冬做准备。人体在秋季时,阳气逐渐由表趋里,气血运行减缓,新陈代谢相应减慢,腠理汗孔开闭有时,汗液排泄减少。
因而,归结秋季的特点,便突出一个“收”字,养生也就要从“养收”着手。顺应秋季自然界的这种气候变化以及人体的生理变化特点,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起居,才有利于我们的养生保健。下面就谈一谈秋季的养生保健注意事项。
秋季起居注意
进入秋季,气候渐转凉,尤其入夜之后,温度降低很快,人们此时不宜在户外乘凉太久,以免感受深秋风寒之邪,而应该早早进入梦乡,以帮助人体精气的收敛闭藏;起床时间应延续夏季的习惯,以早起为宜,趁着早晨的凉爽,赶去工作的场所及安排准备一天的活动。
秋季着装——“秋冻”
秋季气候渐转凉且多变,昼夜温差增大,因此应该及时增添衣物以避寒。一般来讲,秋季着装要比夏季适当增多,以适应气候的转冷改变,减少热量的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另外,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讲,秋季衣物的增添不宜太快,最好是在人体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渐、少量增加衣物。因为衣物增添太快往往不利于身体对气候转寒的适应力;如果使人体保持适当的微冷状态,可以增加对寒冷的耐受力,有利于防病保健,此即民间俗语“春捂秋冻”中所讲的“秋冻”。
秋季宜增加耐寒锻炼
秋季是炎热的夏季向寒冷的冬季转换的过渡季节,经历了由热转寒的整个变化过程。为了适应气候的这种转变,秋季时最好适当增加耐寒锻炼,以增加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冷水浴是一项很好的耐寒锻炼项目。对于决定要开始洗冷水浴的人来说,有一些事项还是要注意的:首先,初洗冷水浴时不要太突然,不要一次用冷水冲洗整个身体,以免身体适应不了而产生不适症状,可以先用冷水泼洗面颊、手臂等处,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脖颈、胸腹、下肢、背部等处,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另外,在水温的选择上,可以先用稍温热的水,然后每次逐渐降低水温,直至变为凉水。
除了洗冷水浴这种耐寒锻炼之外,上面提到的“秋冻”穿衣方法也是一项很好的耐寒锻炼。此外,在微冷的环境中进行户外晨练、爬山、慢跑、游泳等运动,也可以增加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适宜秋季的运动项目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气候转凉,人们经过了一整个炎热夏季的避暑“蛰居”,秋季成为重新开始身体锻炼的好季节。秋季时,人体精气转趋于里,因此秋季的运动最好选择一些具有安神宁志、帮助精神内敛功效的运动项目,如内气功、静坐等,以帮助人体精气的内敛和闭藏。
除去以上的运动项目,还可以选择稍微剧烈的运动项目,以舒展筋骨、活动气血,如年轻人可以选择打球、爬山等,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项目。
秋季在增加运动锻炼的同时,也应当根据气候的变化特点,注意一些日常生活保健。秋季燥邪当令,气候多干燥,温度渐转凉,且昼夜温差大,因此,运动锻炼时要根据情况及时增减衣物,不要怕麻烦,避免太热、出汗太多;运动前宜饮用适量温开水,以补充水分,减轻呼吸道黏膜干燥状况;运动以微出汗为度;出汗后不要立即脱去衣物,以免感受风寒。
秋季进食注意
初秋时分,气温仍偏高,民间称其为“秋老虎”,但阳光已不似夏季时毒辣,此时仍应继续注意降温防暑,避免阳光久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弥补汗液丢失。
仲秋至深秋,燥邪当令,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缺失水分,出现皮肤干裂、皱纹增多、毛发干燥易脱落、咽喉燥痛等症状或不适。因此,秋季应多喝水,补充足够的水分,饮食以“酸、甘、润”为主,少食辛温发散之品,如葱、姜、蒜、韭菜等物,以免助燥伤阴。
中医学认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阴生津。秋季气候干燥,因此适宜多食酸、甘、润之品,如雪梨、蜂蜜、甘蔗、牛奶、银耳、百合、莲子、核桃、红枣、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养阴、生津、润燥,缓解人体干燥症状。
适宜秋季进食的食疗或药膳可选择以下几种:
◆银耳雪梨红枣粥
材料:银耳适量,雪梨1个,糯米60克,红枣5枚,白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将银耳洗净泡入温水中至黏软后撕成小块备用,雪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将糯米、红枣洗净入锅加水煮沸,放入银耳、雪梨块,改文火继续煮,待粥稠时放入适量白糖或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银耳雪梨红枣粥可滋阴润肺、美肤养颜,适宜常服,尤其气候干燥的秋季适合服用。
◆红枣莲子百合粥
材料:红枣5枚,莲子(去心)20克,百合30克,糯米50克,白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将红枣、莲子、百合、糯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上火煮,先武火后文火,待粥快成时放入适量白糖或冰糖即可。
功效:红枣莲子百合粥可清心润肺、健脾补气,适宜干燥的秋季常服。
◆生地天冬粥
材料:生地30克,天门冬30克,粳米100克,白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将生地、天冬洗净切细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取汁加入粳米再煮,待粥快成时加入适量白糖或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生地、天冬都是很好的滋阴润燥之品,做出药膳具有很好的润肺、滋阴、止渴功效,适宜干燥的秋季服用。
◆杏仁川贝粥
材料:杏仁15克,川贝粒20克,糯米60克,白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糯米洗净加水煮沸,加入干净的杏仁、川贝粒,改小火同煮至粥稠,放入适量白糖或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杏仁川贝粥具有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适宜因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咽喉干燥肿痛、咳嗽痰少难咯出、口渴者服用。
秋季易患疾病的预防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很容易流失,加上夏季出汗太多,体内水分相对不足,到了秋天很容易引起“秋燥”的症状。人们经常会感觉嘴唇干燥脱皮,全身皮肤变得紧绷绷的,有时还会有瘙痒、咽喉部位干燥疼痛、大便干结等,这些都是“秋燥”的表现。空气干燥,人体呼吸道黏膜对病毒等微生物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加上昼夜温差增大,如果不注意防护,很容易发生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
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多是由于衣物添减不当以及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的。秋季时气候转凉,昼夜温差大,我们需要及时添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不宜赤身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厚。另外,可以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以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秋季情志调摄
秋季肃杀之气当令,万物由荣转衰,人很容易受到自然界这种变化的影响,产生悲愁伤感的情绪。因此,秋季情志的调摄主要是保养神志、收敛神气,减少秋杀之气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可以多参加些户外活动,比如爬山就是秋季很好的户外运动项目。我国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这对于秋季情志调摄是很有帮助的。秋高气爽的季节,选择一个好天气,与亲朋好友一道去登山畅游,饱览美景,可使人有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有利于消除忧郁、悲伤的情绪。
相关内容资料: